行业资讯

你与“血奴”的距离,只差一个虚假招聘广告,平台能否独善其身?

2022-02-19 08:34:37 cqsxggcn

据媒体报道,1名李姓中国男子因轻信某跨界招聘网站的虚假招工广告,被犯罪团伙胁迫偷渡至柬埔寨,后遭网赌电诈团伙非法拘禁,并被多次大剂量抽血,生命垂危。

图片关键词

而与此案中该男子提到“同城招聘软件”相近的58 同城招聘网,对媒体的回应得到的关键信息是“媒体报道的同城网不一定是我们某跨界招聘网呀”,而受害者在“同城网”该男子因轻信同城网上的虚假招工广告。而如此不痛不痒的回应也让某跨界招聘网站冲上热搜。微博网友表示:这件事更可怕的不是当事人根本没有去柬埔寨,而是被骗到广西,也就是说人是在国内被绑架到国外的!

图片关键词

一、虚假招聘“陷阱”

事实上,关于某跨界招聘网虚假广告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微博社交媒体相关话题下,网友们也纷纷晒出自己被某跨界招聘网虚假广告欺骗的经历: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据澎湃、央视等媒体曾报道仅2018年上半年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某跨界招聘网、某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在黑猫投诉、聚投诉等公开投诉平台上,围绕某跨界招聘网虚假信息、电话骚扰、虚假宣传、服务差难退款等的投诉高达近万条。

图片关键词

而某跨界招聘网也因为虚假信息问题被监管约谈超过数十次,在互联网刚刚普及后某跨界招聘网这个分类信息网站火遍大江南北,而火的背后则是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如今。那个“神奇的网站”早已渐行渐远变成了另类的神奇而这个神奇被用户成为“骗子的网站”、“见过没见过的骗子这里都有”尽管如此但某跨界招聘网似乎没有作出任何明显的改变!

图片关键词

二、先引入门再骗进“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企业实际上只是需要销售等业务人员,可为了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便虚设岗位,采用“先引入门再骗进”坑“”的手段,发布像“运营岗”或“销售总监”等看起来很“美”的岗位名称。可当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后才发现,“总监”调岗后变“小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2.6%求职者使用过2-3个网络招聘平台,而招网络招聘平台信息虚假性39.7%性,是用户流失的主要因素。而在多种求职陷阱中,“虚假职位信息”是求职者遇到的概率较高的一种,占比达65%.表现形式有:招聘信息描述职位与实际职位工作内容不符,或者是职位等级有较大差别等。除了“岗位不符”外,岗位承诺不兑现也成为众多求职者的“心头大患”。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劳动合同法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对自己的招聘信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求职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求职者面试前也可在网上查询求职单位的工商登记、营业执照等相关要件,如果发现自己入”坑“,可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赔偿相应损失。”刘俊海说。

图片关键词

三、求职者、企业两头受害

还有一些求职者遭遇虚假招聘诈骗陷阱,损失钱财。有求职者称自己被告知,只要交一笔400元的工号费就可以入职,但转账后对方立刻“消失”;有的求职者被通知已被高薪岗位录用,但要胜任此职位还需缴纳一笔高额培训费进行培训以“补短板”……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侦破一起新型网络招工诈骗案。涉案诈骗团伙发布“手工活外包”信息,告知求职者,缴纳600~800元代理费后,便可一边在家干串珠子、十字绣等简单的手工活,一边挣钱。该团伙最初给求职者布置的任务相对简单,渐渐地,求职者接到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难以完成。而当求职者要求辞职并退还代理费时,诈骗团伙便以各种理由拒绝。

同时,诈骗团伙还发展“下线”,即从中发展合适的人选成为“三级代理人”,让这些人以同样的方式骗取新的求职者。全国共有3000余名受害人被骗近500万元。除了代理费,培训费、打点费、体检费、服装费……招聘“黑中介”或是不法分子会以各种名目让求职者落入陷阱。求职者不仅有财产损失,更有甚者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

对于企业来说,许多企业都有过“被发布”招聘信息的经历,其形象也因此受损。此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打着“美团招募骑手”名义的虚假招聘。不法分子冒充招聘者,以高薪为诱饵诱骗求职者,并要求入职前,求职者必须先购买电动车、配送箱等装备或要求签订分期贷款合同。这些装备比市场价格高出很多,有些求职者到指定门店购买电动车后发现车辆为残次品,当他们发现受骗后,不法分子早已人去楼空,只留求职者维权无门。

图片关键词

四、招聘平台能否独善其身

当前,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求职主渠道。而根据咨询公司艾瑞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半年报告》显示,疫情背景下,2020年招聘网站半年来日均覆盖人数高达587万人。“云招聘”流行,视频面试、直播面试、AI面试等形式涌现。与此同时,网络招聘的安全防火墙是否筑牢引发顾虑。

在去年的“3·15”晚会中,在线招聘网站简历泄露被曝光。几元钱便可购买走求职者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相关信息。有不法分子拿到求职者信息后,通过虚假招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诈骗。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虚假招聘为幌子,盗取个人简历信息。

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近年来,虽有不少因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的刑事案件,但在民事领域个人起诉平台的案例却很少。

今年3月1日,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该规定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同时还要求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图片关键词

招聘平台不仅掌握着大数据,还借此营利,平台企业理应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可目前市面上各种招聘平台良莠不齐,作为求职者在网上找工作都会犯难,不知道如何挑选合适的招聘平台。红海直聘切实解决了求职者所困扰,我们不断加强企业招聘信息的审查监管力度,致力于消除行业虚假招聘信息泛滥现象,保证了自身所发布的招聘岗位信息真实透明,所提供的工资福利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用户提供了上万的就业岗位,在业内形成了“真实、可靠”的行业口碑。

图片关键词